-
导读: 餐饮收入增速转正反映出中国经济正稳步前行,居民消费逐步恢复。“未来,餐饮消费将向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新模式新业
-
导读: 展会主题:安全•健康•食尚•惠民 主办单
-
导读: 疫情加速了商业进程。 它让我们看清未来,并明白有些事情不得不做了。 所
《叶用莴苣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任务来源于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第二批吉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立项计划编号:DBXM200-2019,计划名称:《绿色食品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修订,修订后更改为 《叶用莴苣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二)起草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二、制(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和意义
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又称生菜,是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按类型分为结球、直立和散叶生菜三种类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显著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叶用莴苣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营养、卫生、安全保障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开展叶用莴苣标准化生产已势在必行。吉林省露地叶用莴苣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设施生产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吉林省叶用莴苣生产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产量9万吨,产值1.8亿元左右,叶用莴苣设施生产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产品绿色、营养是其发展方向。
目前吉林省绿色食品叶用莴苣设施生产处于起步阶段,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产品质量达不到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经济效益低,所以吉林省迫切需要制定优质安全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
对生菜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手段及采后处理等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可以针对生菜的生产供应的特点,形成品种不同色泽搭配,散生、结球配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格局。因此,编制(修订)其生产技术规程,能够推动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这对于发展蔬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
(一) 预研阶段
《绿色食品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是2017年制定的吉林省地方标准。由于绿色食品叶用莴苣标准内容缺少农药使用部分,在实施中有一的局限性。为此确定了本次修订主要对叶用莴苣栽培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
(二) 立项阶段
2019年11月立项申请修订,得到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的批准。标准立项号是DBXM200-2019。
(三) 修订起草阶段
2019年12月-2019年3月
2019年12月成立了修订标准起草工作组。调整了原标准起草人员,增加了基层技术人员和蔬菜本科生和硕士生。起草人员(表1)。
表1 课题组工作人员分工表
姓名 |
专业 |
单位 |
职称 |
工作内容 |
作用 |
于占东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品种引种试种 |
主持人 |
乔建磊 |
设施农业 |
吉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栽培技术试验 |
主要参加人 |
王亚君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项目查新、整理 |
主要参加人 |
吴春燕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品质分析 |
参加人 |
齐义杰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讲师 |
项目查新、整理 |
参加人 |
乔宏宇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栽培技术试验 |
参加人 |
付英杰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讲师 |
专家意见征求汇 |
参加人 |
陈姗姗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讲师 |
品质分析 |
参加人 |
张冲 |
蔬菜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讲师 |
品质分析、专家意见汇总 |
参加人 |
冯玉才 |
园艺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栽培技术试验 |
参加人 |
王国臣 |
蔬菜学 |
吉林市龙潭区农业蔬菜总站 |
高级农艺师 |
栽培技术示范 |
参加人 |
李景宏 |
园艺学 |
蛟河市农业综合执法队 |
高级农艺师 |
标准栽培技术示范 |
参加人 |
张新影 |
设施农业 |
吉林农业大学 |
硕士生 |
栽培技术试验 |
参加人 |
佟容 |
设施农业 |
吉林农业大学 |
硕士生 |
栽培技术试验 |
参加人 |
起草人员认真查阅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文件,按照标准编写要求和格式,修订“绿色食品 生菜生产技术规程”讨论稿,即“叶用莴苣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起草小组成员对标准的草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征求意见阶段
2020年4月~5月
2020年4月~6月
征求过程中遵循民主性、代表性的原则,广泛征求了吉林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市龙潭区乡(镇)农业站、公主岭、白城、通化、蛟河市农业总站等来自生产、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专家的意见,有20位专家提出了102条修改意见,合并同类形成21条,其中2条未采纳。其原因是建议的播种量、施肥量过高。并按照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的初审意见,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最终形成了送审稿。
(五)报批阶段
四、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经济性、适用性、协调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参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结合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成熟技术制定了本标准。
(一)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二)依据我校承担的2010年“吉林省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设施蔬菜高效配套标准化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年“长春市日光温室蔬菜关键技术研究”、2002年吉林省重大科技指标项目“绿色食品蔬菜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成果中有关甜椒的试验数据、田间试验结果和实验室实验分析得出的实验数据,作为编制依据。
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与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NY/T 391 -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5-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5部分:绿叶菜类》规定的要求;肥料使用上符合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要求;农药使用上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及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要求;在叶用莴苣产品包装上符合NY/T 658 -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贮藏运输上符合NY/T 1056-2006《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要求。
与原标准相比,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上删除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和《 NY/T 743 绿色食品 绿叶类蔬菜》,增加了肥料使用上符合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一)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本次修订,主要对叶用莴苣的栽培季节、品种选择、壮苗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手段以及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进行了规定,尤其在农药施用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次数以及施用方式等作了详细规定。修改了减肥减药技术措施,强化了栽培绿色防控技术内容,适用于吉林省叶用莴苣优质安全的设施和露地生产。
(二)品种选择
1)对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的主要性状调查
在叶用莴苣标准制定阶段,为了筛选适宜我省栽培的高产优质生菜新品种,进试种了17个品种的引种试验,2016年又进行了品种的定向筛选(表2)。以复选的凯撒(Cos)、Romano、软尾生菜、玻璃生菜、紫红生菜等5个国内外生菜的品种作试材进行了比较试验。
叶用莴苣的产量情况比较上看,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小区的产量有差异,“Romano”与品种“紫红生菜”达到显著水平(P<0.5),“Romano”的小区产量最高,达3.5kg。
表2 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小区产量 单位:(kg)
品种 |
Ⅰ |
Ⅱ |
Ⅲ |
均值 |
Romano |
4.3 |
2.9 |
3.3 |
3.5a |
凯撒(Cos) |
3.4 |
3.2 |
2.4 |
3.0ab |
软尾生菜 |
2.2 |
2.4 |
3.2 |
2.6ab |
玻璃生菜 |
2.8 |
1.7 |
2.7 |
2.4ab |
紫红生菜 |
1.6 |
1.6 |
2.5 |
1.9b |
注:不同的写字母代表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测验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下同。
2)不同品种叶用莴苣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品种叶用莴苣主要营养成分比较结果见表3。5个品种的叶用莴苣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以叶用莴苣中品种“Romano”的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凯撒(Cos)”最高。另外,5个品种中凯撒(Cos)和“玻璃生菜”品种带有甜味,质地脆,其它品种带有苦味,质地软。
表3 不同品种叶用莴苣营养成分比较结果
品种 |
Vc(mg/100g) |
可溶性糖(%)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口感和质地 |
凯撒(Cos) |
14.58d |
3.01a |
1.37ab |
微甜 脆 |
Romano |
23.67a |
2.54b |
1.03d |
清淡 软 微苦 软 |
软尾生菜 |
14.58d |
1.64cd |
1.41a |
|
玻璃生菜 |
17.38b |
1.82c |
1.12c |
微甜 脆 |
紫红生菜 |
15.67c |
1.30d |
1.18bc |
微苦 软 |
丛综合性状上看,Cos结球生菜、玻璃生菜、紫红生菜等散叶生菜耐寒性强,适合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Romano、较耐热,适合夏秋栽培。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我省种植的结球生菜品种—Cos和散叶生菜品种一玻璃生菜。
(三).施肥管理
1)不同施肥处理对生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以消毒鸡粪为有机肥试验材料,设5种处理,分别是空白处理、施入有机肥(2.8㎏/㎡、3.5㎏/㎡、4.2㎏/㎡)、化肥(尿素0.06㎏/㎡)。在施入有机肥的情况下,软尾生菜在3.5㎏/㎡的有机肥施肥量情况下,叶片数,叶长,叶宽,株高和株幅生理指标也有明显提高,生菜平均单株重明显增加。这些表明有机肥对于蔬菜叶菜类的产量提高有着很大的效果。生物有机肥对于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有着良好的作用。 在施入适量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生菜产量(表4)。其中以软尾生菜在3.5㎏/㎡的有机肥施肥量情况下产量最高,小区(2㎡)平均产量达到3.4㎏。在高于或低于此施肥量的情况下产量都会有所降低,与单施化肥产量差异较为显著,达到10%水平,说明合理施肥才能保证较高产量。以上5种施肥处理平均小区(2㎡)产量分别为3.4㎏,3.9㎏,2.9㎏,2.7㎏,2.0㎏。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小区生菜产量情况 单位(㎏)
处理 |
Ⅰ |
Ⅱ |
Ⅲ |
均值 |
有机-1 |
3.74 |
3.84 |
2.64 |
3.41ab |
有机-2 |
4.73 |
3.48 |
3.63 |
3.95a |
有机-3 |
2.42 |
2.88 |
3.52 |
2.94abc |
化肥 |
3.08 |
2.04 |
2.97 |
2.69bc |
Ck |
1.76 |
1.61 |
2.75 |
2.04c |
2)不同施肥处理下生菜品质差异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施用有机肥生菜的维生素C含量比不施肥增加了66.79%-299.64%,比施用化肥增加42.87%-60.04%。生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比不施肥增加了90.52%-416.92%,比施用化肥增加了10.38%-250.04%。可见有机肥施入可以提高生菜品质。
表5 生菜不同施肥处理营养品质测定结果
处理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
可溶性糖 (%) |
维生素C (mg/100 g FW) |
有机-1 |
1.33ab |
1.567a |
14.53bc |
有机-2 |
1.02d |
2.54b |
23.67ab |
有机-3 |
1.41a |
1.64cd |
25.20a |
化肥 |
1.12c |
1.82c |
16.42bc |
Ck |
1.18bc |
1.30d |
13.67c |
(四)灌水处理试验
1)不同灌水量上限处理对生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水量上限处理显著的影响了生菜的生长(表6)。随着灌水量降低,生菜地上鲜重、叶片数均有降低趋势。以60~90%处理地上鲜重最高,其次是60~80%、60~100%处理较低,60~70%处理地上鲜重最低。表明随灌水量的降低生菜生长量下降。
表6不同灌水处理对生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处理(%) |
地上部鲜重(g) |
叶片数 |
产量(kg) |
60~100 |
175.41b |
22.5a |
4.90b |
60~90 |
235.22a |
23.1a |
5.75a |
60~80 |
178.43b |
20.7b |
5.36a |
60~70 |
143.39c |
17.8c |
4.70b |
2)不同灌水量上限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不同灌水量上限对生菜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上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处理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灌水量处理III和IV的Vc含量显著高于处理I和处理II。综合产量和品质的因素,60~80%灌水量是较适宜生菜的产量和品质的灌水量。
表7 不同灌水处理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处理(%) |
Vc(mg/100gFW) |
可溶性糖(%) |
可溶性蛋白(%) |
60~100 |
16.73b |
2.44c |
1.15c |
60~90 |
17.24b |
2.74b |
1.04d |
60~80 |
22.52a |
2.86b |
1.23b |
60~70 |
20.38a |
3.03a |
1.41a |
(五)叶用莴苣病虫害防治
叶用莴苣生产上主要受蚜虫危害,在物理防治上,设施栽培采用银灰膜避蚜、防虫网阻隔、黄板诱杀和太阳能进行土壤高温消毒处理等措施,黄板密度 50~60 块/667m2;大面积露地栽培采用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在药剂防治上,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不应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如生物防治在叶用莴苣上没有登记的药剂,可以参照其它叶菜使用的生物药剂如:利用 2.5 %鱼藤酮乳油喷雾防治蚜虫。在药剂上选用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或1%印楝素水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蚜虫,如在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 防治,设施栽培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如在软腐病发病初期,选用每667 m2用 20% 噻唑锌悬浮剂稀释 600~800 倍液,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2000 ~3000 倍液防治,间隔 5 天~7 天 ,连喷 2 次~3 次。但要结合叶用莴苣生育期短和鲜食的特点,应尽量使用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以防止农药超标,产品中用药残留量大的现象发生。
(六)新旧标准的对比:
本标准代替DB22/T 2722-2017《绿色食品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与DB22/T 2722-2017 相比除结构性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指标变化如下:
1.修改了标准中英文名称:《叶用莴苣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 quality and safe production of lettuce
2.修改了标准的范围:本标准确立了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程序、规定了产地选择、生产投入品管理、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运及记录档案等阶段的操作指示,以及上述阶段之间的转换条件,描述了过程记录等追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叶用莴苣露地和设施优质安全生产。
3.增减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删除了《NY/T 39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743 绿色食品 绿叶类蔬菜》,增加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4.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5.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程序构成: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程序包括8个阶段,流程图见图1。
6.修改了生产基地选择:
生产基地远离污染源,
7.修改了生产投入品管理:
品种: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的好非转基因品种。
8.修改了栽培技术部分内容:
1)播种期:设施栽培,可周年生产,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品种特性来确定播种期。露地栽培,在 4 月中旬开始在设施内播种育苗。
2)浸种:高温季节播种,种子需用冷水浸泡 6 小时左右。
3)用种量:苗畦撒播用种不超过 1 g/m2;点播每穴 1~2 粒。散叶叶用莴苣 60 g/667 m2~80 g/667m2 ;结球叶用莴苣40 g/667 m2~60 g/667m2。
4)方法:有撒播和点播两种方法。撒播用于子母苗(苗期不进行分苗),在育苗畦、育苗盘撒播,主要适用于散叶莴苣,撒播时要与过筛炉渣灰或者细沙混匀后播种;点播用于移植苗(苗期进行分苗),在穴盘上点播,主要适用于结球莴苣。播种前先浇透水,播种后覆盖过筛细土。
5)整地、作畦:深耕细耙,将地面整平,作 1.2 m~1.5 m 畦。早春栽培采用地膜覆盖。
6)施肥:结合整地每 667 m2 施腐熟的有机肥 2000 kg~2500 kg,复合肥 10 kg~15 kg。肥料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7)密度:散叶叶用莴苣株行距为(15 cm~17 cm)×(15 cm~20 cm);结球叶用莴苣 20 cm×(20 cm~30 cm)。
8)时间:5 月中旬~7 月下旬露地定植。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带土定植,淘汰无心叶劣质苗。夏季宜盖遮阳网降温,并在缓苗后的傍晚揭除。
9)中耕除草:定植后及时中耕,查苗补栽和清除杂草。
9.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内容:
1)原则:修改了C项内容:药剂选择应符合GB/T 8321、NY/T 393和 NY/T 1276的要求。禁止使用国家禁限用的农药。
2)生物防治上,增加 利用 0.5% 苦参碱水剂每 60 ml/667 m2~90 ml/667 m2,2.5% 鱼藤酮乳油 100 ml/667 m2 喷雾喷雾防治蚜虫、菜青虫和小菜蛾。
3)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可用 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150 g/667 m2~120 g/667 m2,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00 g/667 m2~150 g/667 m2,或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30 ml/667 m2~40ml/667 m2 防治,间隔 5 天~7 天 ,连喷 2 次~3 次。设施栽培可用 45% 百菌清烟剂 180 g/667 m2~250 g/667 m2 ,分放 4~5 处,熏蒸时要关闭门窗。
4) 软腐病:
在病发病初期,每667 m2用 20% 噻唑锌悬浮剂稀释 600~800 倍液,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2000 ~3000 倍液防治,间隔 5 天~7 天 ,连喷 2 次~3 次。
4)蚜虫:在发病初期,选用 1.5% 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 150 ml/667 m2~200 ml/667 m2 ,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0 ml/667 m2~30ml/667 m2,或 1% 印楝素水剂 150 ml/667 m2~200 ml/667 m2 ,或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 g/667 m2 ,喷雾防治,间隔 7 天, 连喷 2 次。
10.采收:删除采后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743 规定。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依据和结果
由于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并充分吸收和采纳了叶用莴苣生产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生产、植检机构和行政管理等单位的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的意见。各位专家和生产上的管理人员对本标准的格式、笔误及标准中的相关语言的表述形式进行了指正,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作了认真的修改,专家意见基本全部采纳,基本未有重大分歧。最终形成了《叶用莴苣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送审稿。
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通过联机检索,查到北京、上海、四川省、山西省等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与本标准相关。但其标准只适用当地区域,与吉林省地理、气候均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通用性,因而对吉林省没有指导意义。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在减肥减药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上指标合理、先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查到7个与生菜生产技术规程相关的标准:
NY/T 5237-2004 无公害食品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为现行标准;
DB51/T 727-2007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为四川现行标准;
DB54/T 0041-2010 无公害食品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西藏现行标准;
DB31/T 333-2014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范,上海现行标准;
DB14/ T 1075—2015 无公害设施生菜生产技术规程,山西现行标准;
DB11∕T 444-2007 叶用莴苣水培生产技术规程,北京现行标准
DB11∕T 230-2018 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北京现行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
(一)技术措施
要求熟悉生产基地选择、生产投入品管理和生产记录。熟练掌握叶用莴苣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运输及贮存,在叶用莴苣生产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及配套的相关技术,尤其是合理施肥、科学规范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二)管理措施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和有关的法规,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确保叶用莴苣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三)实施方案
1.本标准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监督实施。
2. 本标准被批准后,由制定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负责标准解释和宣传、贯彻等实施工作,负责标准印制和发放应用,并具体进行建设指导。
九、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在生菜全年生产上如果依照此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出的优质产品,价格将得到提高。生菜按全省栽培面积30万亩的20%为此标准品生产,如果提高的价格按0.1元/kg,每667m2出售3000kg商品菜,每667m2增值300元计算,则每年增加收入1800万元左右。
(二)社会效益
由于生菜生产按优质安全生产规程进行,促进了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蔬菜标准化进程,达到了安全生产、绿色消费的目的。
(三)生态效益
按此标准,由于合理的运用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及配套技术来进行生产。尤其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明显改善。
十、参考文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2.GB 16715.5-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5部分:绿叶菜类
3. NY/T 391 -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4. NY/T 496 -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5. NY/T 658 -2002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6. NY/T 1056-200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7.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8.宪军,刘登魁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蔬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6(1):37~39.
9.徐厚成,程明,安顺伟等.滴灌灌水量对北京春茬露地生菜的影响研究。节水灌溉2017,(7),6~10,5
10.宋晓晓,邹志荣,曹凯等. 不同有机基质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153~160.
11.徐岩,于海业. 水肥耦合对日光温室生菜品质和产量影响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162~166.
12.裴云. 不同灌水处理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07.
13.蒋树芳,万书勤,康跃虎等. 华北地区滴灌控制基质势对生菜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6):72~76.
14.李会和,王正银,不同有机肥料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1:198~199
15.周柳强,谭宏伟,黄美福,黄金生,王献华.有机肥,化肥及其配施对生菜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08,39(2):192~195
16.宪军,刘登魁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蔬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6(1):37~39.
17.李春九,马国瑞,石伟鹏等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04):392~39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有机产品供货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有机产品供货商www.yjcpnet.cn"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中国有机产品供货商www.yjcpnet.cn)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